产品别名 |
光伏报废组件,光伏发电板 ,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板 |
面向地区 |
批量回收 依照一般的技术标准,光伏组件的寿命期为25年。2009年批特许权项目,以及金太阳、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投产的项目,迄今已经有10年以上的前史,很多光伏组件将进入回收期。
前期,因为光伏组件的转换功率较低,2013年,市场上主流功率长时间在250W以内。如果以当时250W组件的分量核算,1GW组件折合约8万吨。
其时我国大部分废旧光伏组件都没有回收处理,一般都是直接填埋或破碎后填埋。光伏组件回收的常用办法有机械破拆和高温热处理两种。这两种办法本钱都比较高,一起存在高能耗和废气、废液的处理问题。
现在,各组件出产商每条出产线A级组件的成品率都无法到达,会有0.5%左右的降级组件几率,这些组件一般做降价出售,或许采取返工出产等方式来处理,这也是降级组件收回职业“兴起”的本源。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非晶硅太阳电池是1976年出现的新型薄膜式太阳电池,它与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制作方法不同,工艺过程大大简化,硅资料消耗很少,电耗更低,它的首要长处是在弱光条件也能发电。
相对于普通电池和可循环充电电池来说,太阳能电池属于更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
资料分类
当时,晶体硅资料(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是首要的光伏资料,其商场占有率在90%以上,而且在往后适当长的一段时期也依然是太阳能电池的干流资料。
多晶硅资料的生产技能长期以来掌握在美、日、德等3个国家7个公司的10家工厂手中,构成技能封闭、商场垄断的状况。
光伏组件的大部分材料是可循环再造的材料,除了铝和玻璃外,还包含银、铟、镓等稀有金属。这些稀有金属虽占只占组件重量的1%,但回收价值大。对光伏组件回收实现循环再利用,可节约资源,减少对原生资源开采并降低资源提炼的耗能, 从而减轻生态环境影响及破坏。因此,光伏组件的回收与无害化处理是当前国际国内产业界和环境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将光伏组件放入焚烧炉中,设置反应温度600℃进行焚烧。焚烧完成后,将电池、玻璃和边框等手工分离。回收的各类材料进入相应的回收程序,塑料类的材料完全焚烧。使用流化床反应器对废弃光伏组件进行热处理。将细沙放入流化床反应器中,在一定温度、流速的空气作用下,细沙处于滚烫流动状态,具有液体的物理性质。将组件放入流化床中,EVA和背板材料会在反应器中气化,废气则从反应器中进入二次燃烧室,作为反应器的热源。对于厚度达到400微米以上的电池片,可以回收完好的硅片。由于制造技术不断发展,电池片逐代变薄,热处理法已无法获得完好的硅片,因此也只能够适用于回收硅料。
光伏组件回收中的难点
1. 技术层面:回收组件时的无害化处理,废气、废液、废物收集与处理
在光伏组件回收时,含氟背板更是给人们出了一道难题。碳氟化合物异常坚固的化学结构,通常的掩埋处理方法甚至在千年内都无法降解这个成分;而且,氟化物的毒性很大,若通过焚烧处理会产生氟化氢等毒性气体。之前听说过光伏电站着火后,救援人员产生氟化物中毒的案例。而当下兴起的全PET薄膜背板或可解决以上问题。
2. 经济效益:回收组件的经济收益低,市场对光伏组件回收动力不大
由于光伏组件回收成本高,比如回收组件的设备购置和维护又是一比额外的成本。光伏组件回收的收益低,若要实现对废旧光伏组件进行规模化回收的目标,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政策法规:国内在光伏组件回收方面或光伏组件无害化处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仍是空白
目前国际和国内对于光伏组件回收有多种可行的技术路线,但是由于现阶段国内光伏组件的回收规模较小,也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链。因此,在政策和法规方面,还需要相关的政策加以指导和要求,填补这部分空白。
光伏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本身贴着“绿色”的标签,不但节能减排,更能预防环境污染。然而,从可持续性角度来看,光伏也隐藏着潜在的污染风险,且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
以废旧的光伏组件为例,既包括达到设计寿命后的组件,也包括因破损、老化而提前终止服役的组件。
在众多光伏组件中,晶硅组件凭借90%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光伏产业的主流。麦耀华介绍,晶硅组件中的铅、锡等金属具有较高浸出毒性,会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而薄膜太阳能电池特别是碲化镉薄膜电池中,镉、铜等重金属含量很高。